卡塔尔世界杯已经落幕,世界杯的战术风向标清晰显示了足球战术的新一步趋势——走出曾经的“控球迷思”。
那种片面追求控球率,却缺乏实际空间创造能力的踢法,再度遭遇惨淡结局。
相反,本届杯赛中发挥出色的球队,无不在告诉我们——数据一点都不重要,进球需要的是对球场维度每一寸的最大化利用。
【资料图】
梅西在空间转换时的出球能力,是阿根廷的关键武器。
“杀机”比控制重要
站在卢赛尔决赛场上的双方,无疑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。
在半决赛与克罗地亚队的较量中,阿根廷的控球率仅仅是39%,甚至在射门次数上也以9比12落后格子军团。
但在整场比赛里,他们创造了多达6次的绝佳机会,并且转化了其中的3次,且全场的9次射门里有7次打中门框范围。
卫冕冠军法国队也同样如此。1/4决赛在强强对话里吃下英格兰队时,他们在各项数据统计里完全落入下风,控球率43%对57%,传球成功率81%对88%,射门8比16,射正5比8,在绝佳机会的次数上也是三狮军团更优。
在攻防转换时,格里兹曼能迅速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。
摩洛哥点球大战淘汰西班牙队时,他们的控球率仅仅是23%,但却在有限的进攻回合里,制造出了比西班牙队更好的进攻机会。之后的1/4决赛,摩洛哥也是用27%的控球率所拿下的……
阿根廷队和法国队在比赛策略上也许不尽相同,但是在出让部分控球权,以换取本队在进攻过程里的更大空间这点上,可谓是殊途同归了。
每当对手的进攻尝试受阻,本队无论是从前场、中圈还是本方半场,断球之后形成迅速的反击时,球队中都有多名球员能够在进攻端主导皮球的处理,制造杀机。
恩内斯里头球攻破葡萄牙球门。
控球的本质是什么?
率领西班牙队获得过世界杯和欧洲杯的传奇教练博斯克,曾经有一句名言,即“我们西班牙队的控球是为了防守而非进攻”。
不过在本届杯赛里,我们却很直观地发现——无法有效进入核心防区的无效外围倒球,不仅不能让球队在进攻端打开局面,甚至无益于球队的整体防守组织。
当无效控球方不可避免地在倒球过程中丢球,对于阿根廷队、法国队或者是摩洛哥队来说,他们都会迅速地展开进攻队形,去尝试用最短的时间推进到进攻三区。
在有意识地让出控球权的同时,他们也早就想好了——当本方赢得球权之后,应当如何利用对方丢球时防守无法充分落位,在由无球转有球的那一刻进行有效的进攻打击。
这何尝不是对比赛空间的一种高明理解呢?
事实上,无论是阿根廷队、法国队,还是摩洛哥队,他们都是技术非常精湛的队伍,只不过这些球队并不愿意把球员的技术能力用在无效的倒脚上,而是将其更充分地体现在进攻时候的致命传球、突破和配合,或者是防守时稳、准、狠的下脚,以及局部的限制能力上。
昔日巴萨“梦三”的超高控球率,其核心思维并不是建立在控球率本身,而是全场压迫对手的拿球点,从而在一次次反抢并且就地发起冲锋的进攻中,令对手无法承受连续失位防守的打击而溃散。
然而后来拙劣的模仿者们,却舍本逐末地追求控球率这个并不具备战略意义的东西,导致足球的路越走越歪……
西班牙队就是最大的反面教材。
世界杯不是“战术圣旨”
阿根廷、法国和摩洛哥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成功,证明了创造进攻空间可以用主动出让控球权来完成,这也是斯卡洛尼、德尚和雷格拉吉这三位优秀教练,给予世界足坛未来发展方向的全新启示。
那么,主动采取低位姿态、放弃控球权,去珍惜每一次攻防转换的机会,这种在世界杯赛场上形成的趋势是否会影响到俱乐部的赛事呢?
事实上,过去这些年的欧战赛场,特别是在强强对话的场合里,我们已经见到过不少相应的案例了——对于本方持球进攻回合的大胆投入,相比于依靠控球权来消耗对手,是更加行之有效的比赛策略。
上赛季皇马击败利物浦,夺取欧冠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。
不过这种比赛策略可能更适合于对阵实力接近的对手,强队在踢联赛的时候可能并不太适合这么去做。
毕竟,最近这些年里,联赛、欧冠以及世界大赛之间,已经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分野,对于球员来说如此,对于战术体系来说亦然。
一套战术打天下的时代,早已过了。世界杯是顶级战术的教科书,但不是“圣旨”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冰洋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