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头条 > > 内容页

“残疾人专属公交站”并非特权而是弱势补偿

2023-05-08 11:57:20 来源:东方网 分享到:


(相关资料图)

湖南娄底有一个公交临时停车点,专为一对母子而设——残疾的“板凳妈妈”陈新平和她身患眼疾的8岁儿子。看到临时站牌,陈新平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在外打工的丈夫,“你不用太担心了,现在我们坐车到终点站再坐个回头公交,直接就能在医院门口下车,原来过马路要花30分钟,现在下车后不到2分钟进医院。”(5月7日 《三湘都市报》)

为了求医问药,“板凳妈妈”和儿子每周都需要从乡下乘车到城里医院。从下车的公交站台到医院,正常人只要5分钟就能走到,这对母子却需要30多分钟。面对残障群体的特殊性需求,公交公司没有麻木、冷漠地视而不见,也没有生硬、冰冷地拿制度与规则当挡箭牌,而是“想残疾人所想,急残疾人所急”,用人性化操作关爱和呵护残疾人。

“残疾人专属公交站”并非特权,而是某种意义上的“弱势补偿”。在没有外力的背景下,这对残疾母子的求医路,显然是不轻松、不容易的。“残疾人专属公交站”切实地裨益了这对残疾母子,让他们感受到陌生人社会的善意和温暖。虽然这对残疾母子和公交司机并没有血缘关系,但“他们就是我在城里的亲戚”用朴素、真挚的话语,传递出“板凳妈妈”对公交司机发自心底的感激与认可。

从促进社会文明的角度上讲,“残疾人专属公交站”践行了无障碍理念,彰显了一个城市对残障人群特殊需求的尊重。 “残疾人专属公交站”难免会增加成本,却得不到物质上的收益和回报,公交公司为何还要这样做?懂得换位思考、善意体谅成全,“残疾人专属公交站”本质上就是一种与人为善。

盲人乘坐电梯时需要语音播报,有的残疾人只想买一只鞋……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并非非分之想和过分要求,而是为了保障他们正常生活应有的权利与尊严。“残疾人专属公交站”用一种区别对待正常人的方式来对残疾人“温柔相待”,只是让这对残疾母子出行更加顺畅、更加便利;这样的“弱势补偿”,显然会得到老百姓的理解与认同。

一个弱者也能够被尊重和善待的社会,才是一个真正文明、真正让所有人安心的社会。公交车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,乘客乘坐公交车的体验,也是公共服务的一张试纸。“残疾人专属公交站”用具体而微的举措给予弱者关怀,设身处地为残疾人服务,真心实意地兼顾到乘客差异化、个性化的需要,显然可圈可点。

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是残疾人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,也是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受惠的民生福祉,对于促进社会融合也具有重要意义。实现从“有没有”到“好不好”的过渡、从满足普遍性需求到尊重个性化需求的转变,显然需要政府、市场和社会三方力量在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中分担责任。“残疾人专属公交站”看似只是细节变化,实际上却隐伏着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理念的重塑与更新。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北冰洋科普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